2013.11.01 書面質詢—本澳社會服務人力資源的可持續性

本澳近年社會發展迅速,產生了不少的社會問題,這些問題有賴一眾本著大無謂精神,全心服務社群的社會服務工作者的努力,而得到援解。然而,本澳社會服務系統內,有不少崗位長期出現人資緊缺的情況,局限了相關服務的開展,在一定程度亦影響了服務品質。

現時國際社會中,社會服務普遍朝專業化、規範化方向發展,但本澳礙於產業結構的特點,社會服務的人力資源一直都無法穩定下來。至日前社會工作局表示“政府早已關注社服人資不足,並因應未來兩年將有四十三個各類社服設施投入運作,經評估需一千二百多人。此外,除社工外,其他的社服專業人員,有教青局提供特別奬學金鼓勵本地學子外出進修,然後返澳工作。同時,因應專業人資緊張,將與教青局協商增加特別奬金名額予有志於社服相關專業的學生。”[1],用以吸引青年人投身社會服務界。

但值得留意的是,社會服務界現已有人手不足的現象,正從事社會服務的人員,經常在不同的機構間跳槽,甚至離開社會服務行業。另一方面,醫療服務界對於社工外的專門技術性人才,如護士、治療師等,同樣存有高度的需求。故此,未來兩年培訓的新血,是否可以從數量上滿足未來的需要呢?而且新入職的專業社會服務人員,雖然曾接受專業培訓和實習,但社會服務的好壞,除了與職業技能有關係外,更與服務提供者的經驗充足與否,存有直接影響。

此外,一般非具專業性的社會服務人員,基於社會產業結構的原因,導致長期人手不足。當中又以復康服務、托兒服務及安老服務,所面對的處境尤其嚴峻。雖然當局有計劃容讓社會服務機構聘請外地僱員,為居民提供服務,但非大多數社會服務機構所願。這些非專業性的社會服務從業員,在業外人士來說,他們只是從事勞動性的工作。但他們的付出,在業內人士而言,不單是重要的,更是不可或缺的。

綜合而言社會服務界正面臨勞動力供求結構不合理、熟練員工流失率高、高質素服務人員難求等問題。為此,本人就現時社會服務界人力資源的可持續性等問題,提出以下質詢:

  1. 吸引新血進入社會服務行業,無疑有助社會服務界的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然而,除此之外當局有何方案培養現職的業界人才?以及可有計劃為社會服務界訂定職程制度,以回應社會服務人員的付出?又可有方案為不同範疇及不同職階的民間社會服務從業員提供津貼,改善前線人員的薪酬福利待遇,穩定行業隊伍,以提升從業員的整體士氣,進而吸引高質素及年青的市民加入社會服務界?
  2. 據當局所言,未來雖然有一千二百多名社服人員完成培訓,但坊間有部分社會服務專業的青年人,在畢業後從未或只是短暫從事相關的社會服務業,當局如何保證未來兩年所需的人員必然到位?對面現時社會服務界流失率高,有經驗的社會服務人員不足的情況下,當局如何確保未來社會服務達致專業化和規範化,可向廣大的澳門居民提供質及量並重的服務?當局在計劃輸入外地社服人員時,有何公開及透明的準則和退場機制?
  3. 針對部分社會服務的工作性質,當局有否計劃透過增撥資源,資助機構配置適切的器械,從而降低從業員的工作壓力,甚至減少從業員出現職業性勞損的機率,提升中壯年人士投身社會服務的意欲?

[1]  2013年10月31日《澳門日報》,B02版,「容光耀:增奬學金名額育社服人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