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1.14 書面質詢—關注本澳固體減廢及資源回收的未來發展

《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下簡稱《規劃》)指出本澳需加強固體廢棄物減量化及資源化的挑戰,為此更設定短期推廣生活垃圾分類收集,中期構建固體廢棄物分類收集回收體系、加大固體廢棄物處置設施建設及長期完善固體廢棄物全過程管理體系、全面實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技術措施的規劃目標。但據現時局方提出的資料顯示,本澳在資源回收率,廢棄物的減量等方面的成效仍然未如理想。

例如,在資源回收方面,按照《規劃》2012年廢棄物資源回收率應為20%,2015年應達到30%,到2020年更達至45%。但據去年公布《規劃》首3年實施成效評估顯示,本澳廢棄物資源回收率只有為19.1%,未達預期目標 [1]。至於減量化方面,據資料顯示2014年澳門家居廢料達218,987公噸,較2013年增加11,176公噸,按年上升5.4% [2];而澳門人均每日廢棄物由2009年的一點六四公斤 [3],到2014年升至每日人均棄置一點九七公斤 [4];2014年的焚化固體垃圾亦較2013年增加60,679公噸,按年增加13.2%,達457,370公噸 [5]

鄰近地區香港同樣面對固體垃圾不斷增加的問題,故在2013年提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目標是在2022年或以前,減少40%的都市固體廢物人均棄置量,即由2011年的每天1.27公斤,減至0.8公斤,中期目標是到2017年左右,減少兩成;到2022年,減少四成 [6];而台灣地區透過訂定明確的減排目標、廢物徵費、生產者責任制、建立廢物處理設施等措施及相關的回收法規之配合下成效明顯。例如:每人每日垃圾清運量從2007年的0.583公斤降至2013年0.387公斤,垃圾清運量較歷史最高(1998年)減少62.6%。資源回收再利用率從2007年42.96%增加至2012年65.41%,創歷史新高[7]。事實證明,目標清晰,政策配合,其成效可見。

相較而言,本澳雖然訂定了廢棄物資源回收率的目標,但相關的措施和政策配套不足,以致回收工作都無法發展;加上缺乏法律的約束和政策配合下,源頭減廢的工作更是停滯不前。因此,政府應仿傚外地的做法,訂定明確的人均廢棄量為減廢指標,讓本澳源頭減廢的工作能有目標地開展,並加快研究強制性垃圾分類、膠袋徵費、規範商品不可過度包裝及污染者自付等措施。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本澳施行《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10-2020》已有五年,但人均每日廢棄物持續上升,回收率亦未能達標,請問當局會否參考外地環保政策,訂定清晰的人均每日廢棄物減廢目標?
  2. 為了有效落實廢棄物減量化和資源化的目標,請問當局對於強制性垃圾分類、膠袋徵費、規範商品不可過度包裝及污染者自付等政策措施有何規劃?
  3. 環保局雖然訂立了廢棄物的回收目標,但過去在廢棄物回收的工作上,並沒有明顯的突破。而日前本澳資源回收業界表示因長期缺乏土地及人資等問題,行業面對難以發展的困境,請問當局未來如何回應業界的訴求,並利用業界的力量提升本澳的資源回收率?

[1].  2014年6月6日,新華澳報,P01,廢物資源回收未達標 膠袋徵費或今年諮詢

[2].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環境統計2014》,第8頁

[3].《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08-2009》,第66頁

[4].  2015年8月13日,澳門日報,B02版,惰性建材運台山填海獲批

[5]. 澳門統計暨普查局,《環境統計2014》,第8頁

[6].《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13-2022》

[7]http://www.ieet.org.tw/text/2025 論壇/簡報/4-3_台灣之廢棄物與永續資源管理_張祖恩教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