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8.26 書面質詢—促加強與非牟利醫療機構的合作

2015年政府推出“民間醫療機構資助計劃(下稱計劃)”,透過向民間醫療機構購買服務的方式,批出固定資助額,為合資格市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以緩解醫院急診服務的緊張。至《二零一六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更指出“因應醫療服務需求的不斷上升,在原有的合作基礎上,擴大非牟利醫療機構門診和急診受惠人群,調升資助金
額 ”[1]。但七月份的中區社諮會上,有委員反映“受計劃資助的機構收到衛生局通知,今年的固定資助額用完後將不會再批出追加申請的資助額”[2],此舉除了與以往做法有別外,亦與施政報告指擴大資助的說法大徑相庭。

面對人口持續上升,及老齡化的影響,未來對於醫療服務的需求勢必持續增加,即使是“計劃”實施後,醫院急診服務需求仍然有增無減。根據相關的統計數據顯示,由2011年開始每年急診服務皆錄得過萬人次的升幅,至2015年已達47萬4千多人次 [3];而過往由於相關醫療機構求診者眾,亦有追加資助額的需求,顯示“計劃”有需要擴展的空間,但當局卻不增反減,拒絕追加非固定資助額的做法,實令人不解。再者,若機構往後無法提供免費醫療的資助額,有可能令一些有急切需求的居民受到影響,同時令一些病患回流至公立醫院急診服務,失去當初分流的意義。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對於社諮委委員指當局停止“民間醫療機構資助計劃”受資助機構的追加申請,請問當局有何解釋?若當局停止追加,將如何確保合資格群體不受影響?未來能否增加固定資助額的上限,以減少醫療機構需要追加資助的情況?
  2. 據衛生局《資助醫療組織評估委員會固定資助指引》的規定,現時受資助機構會定期向當局提交統計、發票及報告等資料。請問當局有否利用相關數據資料進行分析,同時將人口數量納入考量因素,以科學方法估算醫療需求從而評估資助金額?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二零一六年財政年度施政報告》

[2]. 2016年7月7日,澳門日報,B02版,《社諮會︰醫療資助追加不宜“一刀切”》。

[3]. 統計暨普查局醫療統計2015年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