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兒童經歷直接影響心智發展
|婦聯副理事長黃潔貞表示,兒童的生活環境及經歷,直接影響成長和心智發展。兒童是社會明日的棟樑,擁有健康愉快的成長經歷,才能讓他們積極面對未來,積極配合國家發展及社會建設。建議父母、家庭以至全社會,共同為兒童營造快樂的成長環境。
促進親子關係發展
資料顯示,截至一五年底,本澳十五歲以下的兒童達七萬六千九百人,佔總人口近一成二。黃潔貞認同本澳對一般兒童的教育及健康保障都較為完善,但雙職家庭越來越普遍,政府除要做好托兒及兒童照顧服務規劃外,更需要加大支援家長,引入家庭友善政策,讓家長平衡工作與家庭,騰出更多時間陪伴及照顧子女。
對大多數父母而言,與子女一同參與親子活動,或者到兒童公共玩樂設施遊玩,是促進家庭和諧,增加父母與子女溝通和感情的良好方法。但本澳土地面積狹窄,土地亦欠缺宏觀規劃,以致在兒童公共設施方面,一直無法滿足社會需求。黃潔貞建議政府、相關機構在兒童公共基礎設施和啟發兒童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和心思,例如增加室內兒童場所、定期舉辦主題式展覽及嘉年華活動、開設啟發兒童智力和提升親子關係的活動或興趣班、在未來新城規劃中預留空間建設兒童親子活動場地,共同為兒童成長建立良好社會氛圍,促進親子關係發展及家庭和諧。
增強社會道德責任
她指出,兒童心智未成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不足,社會須給予更多的照顧和關愛,保護其基本權益。回顧本澳早於一九九八年已通過聯合國的《兒童權利公約》,確認了任何地方的兒童與生俱來均享有基本的自由及人類天賦的權利。而本澳的基本法、《民法典》、《刑法典》、《家庭政策剛要法》、《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和《勞動關係法》等法中,就未成年人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父母與未成年子女間的關係、父母對未成年子女承擔的義務、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認定和刑罰等問題規定。早前《預防及打擊家庭暴力法》獲得通過,填補法律空白,為保護兒童免受家庭暴力傷害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近期社會上發生多宗兒童被侵犯、補習社體罰學生的事件,都是針對兒童所作出的違法及犯罪行為。除要進一步在制度上完善對兒童的保護,通過修法提升處罰,增加阻嚇力外,更要在傳統教育中開展適當的性教育及自我防護課程,以加強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增強社會道德感與責任感的教育,提升全澳居民保護兒童的意識。
(2016.06.01 澳門日報A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