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3.04 黃潔貞回應患癌數據疑問

本人於二月四日世界癌症日前撰寫了“黃潔貞促擴癌症篩查範圍”新聞稿,藉以讓居民更了解本澳癌症發病的情況,以及認識本澳推行癌症篩查的重要性。其後,衛生局李展潤局長在二○一五年慢性病防制委員會的工作會議中透露,計劃下半年開展大腸癌篩查的先導計劃,回應了本人的建議,加強了對居民健康的保障。

本人的新聞稿刊登後,有讀者就本人新聞稿在二月十一日《澳門日報》“議事亭”專欄發表了“居民對患癌數據存疑”的文章,對本人指“平均每五名市民之中有一人罹患癌症,而每十一人可能有一人死於癌症……”的說法有所懷疑,認為本人是否有充足的依據。

對此,本人亦借此平台加以說明事件的原委,首先原文的說法是引用了澳門衛生局在二○一四年出版《二○一二年澳門癌症登記年報》的第1頁的資料表述,較詳細的描述可參考年報中第3-5頁的資料。

其次,為了讓市民更準確了解上述的訊息,本人就此事去信衛生局,當局回覆指“該描述是根據累積風險(Cumulative Risk)而作出,是指在沒有其他疾病/死因競爭下,終其一生(通常指0-74歲)發生或死於癌症的機會,是反映癌症影響力的重要指標之一;有關癌症累積風險的定義、意義和計算方法,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Cancer Incidence in Five Continents Vol. VIII》;經計算二○一二年本澳各個年齡歲組的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可估算出每五名居民可能有一名在其0-74歲期間發生癌症,以及每十一名居民可能有一名在0-74歲期間死於癌症。”

透過當局的回覆證明本人日前撰寫“黃潔貞促擴癌症篩查範圍”新聞稿的引用正確無誤,本人撰文期望喚起居民更多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適時檢查身體,維持健康的生活模式及防癌意識。

對於局方開展大腸癌篩查的先導計劃,是本澳推行癌症篩查工作的進一步實踐。局方指出大腸癌病人只要獲得合適的治療和照顧,大部分病人可延長壽命,是值得投放資源,以便及早發現和早治療的癌症。故當局在今年下半年開展大腸癌篩查先導計劃,計劃為五十至七十四歲在職人士、自願參與的一般市民和腸癌高危人群等一千名健康人士提供免費的大便潛血和其他跟進檢查。

期望先導計劃後,可盡快為全民性普查的需要和適切性提供依據,逐步實現對癌症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有效推進癌症防控事業的發展。

2015.03.04 澳門日報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