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13 黃潔貞 —社會文化範疇施政方針辯論

一、 醫療衛生

特區政府在本澳的醫療系統投入大量資源,藉以改善一直被受居民所詬病的醫療服務不足,但居民仍然反映現時的公共醫療 服務,無法回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不可否認的是,本澳公共醫療發展未能配合社會發展的需要,主要反映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當局的醫療建設規劃有缺失,未能有效 地為本地公共醫療團隊補充新血及進行醫療方面的改革。

司長上任後即展開一系統的措施以改善醫療服務。其中按新分流措施的首兩個月的總結, 局方數據顯示分流效果明顯,縮短了山頂急診的輪候時間,但是總體求診人數不斷上升,山頂急診及部份醫療機構工作量大增,面對本澳醫療服務需求不斷增加,請 問司長有否評估本澳醫療服務的承載能力?施政中提到官建官督民辦的醫療模式,司長亦表示衛生局今年內會聘請529人,當中醫護人員佔73% (約386人),但業界卻憂慮對社區醫療及社會服務所做成的衝擊。請問司長有否對本澳整體的醫療需求和醫療人員已有全面的掌握?請問司長如何解決本地醫療 人資不足的問題及支援社區醫療發展?

醫療人員在醫療工作中承擔著重要的角色,每天的工作都是充滿挑戰,人資不足令她們的工作疲於奔命,以 護士為例,護士與居民比的是3個護士照顧1千名市民,鄰近香港是6個護士對1千個,本澳護士的工作量是香港的兩倍。本地的專科醫生也是這樣,值班手術,候 命,出診延長了工作時間,以維持服務的提供等等,請問司長有否體恤本澳整體醫療前線同事的壓力,給予更多的支援及保障以提升士氣及挽留人才?另外,有同事 反映,本澳醫療人員缺乏向上流動的機會,醫療體系晉升機會少,進修機會及支持不大,但是醫療發展的一日千里,不進修便倒退,請問未來如何為前線人員提供向 上流的機會?對於在本地開辦醫療培訓機地或相關的醫療培訓課程有什麼建議?

現時本澳的醫療福利政策是可以解決市民的求診的訴求,但是其醫 療就診制度的刻板卻令市民反感。以早前產前B超度頸皮檢查服務為例,因為醫生的流失而停止了B超檢查服務,只是一句叫準媽媽自己到私家醫生檢查便算了,因 為本人反映才得到當局重視,才發現受影響的媽媽超過4百人。請問司長如何保證現時衛生局提供的服務不會因人力資源不足而受影響?市民明白公營醫療需要輪 候,但是輪候幾長的時間,是市民才可以接受的?有持殘疾證的居民指輪候白內障手術的時間,竟要4年。但是對於本身已有殘疾的患者來說,視力越來越差,對他 們的影響比一般人大,政府是否有條件及早處理呢?另外有鼻咽癌病人反映,癌症確診後第一次見醫生到接受治療診輪候達半年。婦科保健中的B超掃瞄檢查年初預 約已經約滿,市民都都此只好感到失望及無奈,有經濟條件的居民,絕大多數都選擇自行到解決。但經濟條件較差的居民,只有無奈的等。難道公營醫療

就 是這樣?請問司長對此有何解釋?施政引介中提到三個專科的候診時間都縮短了,證明局方有能力優化專科的就診服務,未來如何解決各專科求診人士輪候時間過長 的問題?未來會否考慮加大治療名額,並為全力跟進及治療求診的居民?另外,急診出現非急診情況都是沒有專科門診隨診所致,請問可否來檢視專科轉界及就診程 序,盡快給予患者診治?

 

二、 托兒服務

入托難的問題一直困擾家長,2012年至2014年的總出生率 21,246人,當局雖表示今年托位達8,300個,但是上星期某所的報名人數達7,000以上,可見家長形容的得一托猶如中獎是沒有錯的。這是什麼原 因,是因為當局的托兒所服務沒有因應家長的需求而調整。儘管當局回答本人質疑時時表示2016年托兒服務名額將增加至一萬個,並透過半日班來為幼兒入學階 段作準備,但是家長對半日班的需求不大,2013年及2014年半日托的出席率,僅為六成及六成七。當局回覆的資料同時顯示,申請社區保姆的家庭中,要求 提供服務的時間,少於四小時的,有5個(佔總數的13.5%);多於四小時,但少於八小時的,有10個(佔總數的27%);多於八小時的,有22個(佔總 數的59.5%),也反映了家庭對幼兒的照顧需要,只有13.5%是少於四小時,可見半日托無法滿足本澳家庭的需要。無奈的是當局沒正視這個問題,今年依 然是用這個方法增加全日托七半日托三的比例增加托位,與家長要求增加全日托托額的方向背道而馳。請問司長可否檢視半日托的比例及需求?請司長盡快檢視托兒 服務的未來方向,亦因應家長的需求把兩歲幼兒的托額作出調整,讓家長重拾對學齡前期有足夠托額的信心,免家長過早將幼兒入托?

為了提供多 元化托兒服務,去年8月社工局推出社區保姆服務試驗計劃,當局期望為有實際托兒需要而未有其他人士可予協助的家庭,提供托兒所以外一項具彈性的服務選擇, 以便其獲得切合個別需要的幼兒照顧服務。但由去年至今,社區保姆的成效一直被受質疑,現時三個服務單位中,可提供服務的社區保姆人數只有15個,有意尋找 社區保姆服務的家庭數量有37個,而保姆與家庭配對成功的個案只有6個,即這個試驗計劃的資源投放和回報收益,未能體現緊慎使用公帑的原則。為了回應坊間 的質疑,請當局對於上述的問題作出解釋。而未來當局如何改善試驗計劃?如放寬使用服務的家庭申請條件、調整服務的收費等以增加服務的成效。

當局在回覆本人質疑時提及未來將透過資助制度、技術指引、服務評鑑、人員培訓及家所合作來提高托兒服務的素質,協調托兒所招募及挽留人才,請問司長具體的計劃如何?

 

三、 關注婦女兒童發展

特區政府在今年把維護兒童權益事務納入婦委員的職能內,並透過開展“澳門婦女發展目標”計劃,制訂短、中、長期發展方向,持續及有序地跟進婦女事

務的發展,但對於上述工作的發展方向,請當局介紹工作如何落實?請問當局有何理由推卸設立專責的部門,處理性別歧視的個案或訂定反歧視條例等措施?如何透過計劃進一步促進本澳的性別平等?針對維護兒童權益方面有什麼具體計劃?

 

四、 長者服務

去 年本人就本澳長者院舍服務向當局進行口頭質詢,當時本人質疑當局訂立長者院舍宿位為全數長者的百分之三,未能滿足未來社會的需要,但當局堅持百分之三無問 題。而今年的施政報告表示,高度關注老齡化社會的趨勢,全面關懷長者,加快興建安老宿舍。請問司長是否改變百分之三的原規劃,切實回應居民對安老宿位的需 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