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01 議程前發言—關注《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
|一直以來,外界都質疑本澳對醫療人員的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缺乏統一的標準,因此,醫委會自成立後致力為建立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統一公、私營醫療機構醫療人員的水平,提升醫療業界的專業地位,以及社會對醫療人員的尊重,更為補充本澳醫療人力資源和醫療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而業界對訂立《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是表示支持。
為了完成《醫療人員專業資格及執業註冊制度》文本草案醫委會開了多次的會議,其努力是值得肯定。但為何業界聽取講解會後,有些業界會出現如此的擔憂、質疑及出乎意料之外的反映?其中護理範疇最為突顯,而本人作為業界的一員,參與了講解會、亦同業界及學生討論有關的問題,她們都表示草案的內容未能充份體現前線醫療人員的實際情況、獨特性及法案通過後的可執行性,並強烈要求局方不要草草立法。因此,本人收集了護理界意見後即向委員會提交意見及申請列席會議,最終得到委員的正面回應。委員會在聽取護理界的意見後,即時透過召開特別委員會修訂草案,讓草案可以在乎合社情民意後繼續討論。而昨天在特別會議上主席亦表示委員會對是次立法是有誠意及持開放態度。
本人也是一名護士,深深了解到草案沒有考慮到護理專業及教育機構背景的特別性來草擬文本。以業界反對本地學生畢業後要再考試及再實習6個月為例,這亦最先引起爭議,外界一致認為要考試,但是業界是一致反對。為什麼? 講解會上學生、老師及業界認為文本中的專業資格考試只是”架床疊屋”。行外人不知本澳護理教育的背景,不知學生的學習的情況,更不知道護士們的壓力。對於學校來說,本澳兩所提供護理課程的高等學院,均獲高等教育輔助辦公室認可,學院的課程都是經過政府教育部門審核,學院更有自我監管,定期邀請國際評審團評鑑,據我所知,護理學院委託國際護理專家評審團進行評審,檢視課程素質,今年的評審單位將會是英國高等教育質量保證局(Quality Assurance Agency)。可見本地護理學院課程不但受到高教辦監管而且是獲得外界認可的。對於護校的學生來說,學院的護理課程要求學生由第一天起至課程結束,都要透過教授不同程度的理論知識和操作評核,以客觀性及結構性的臨床評核(OSCA)等評核方式,篩選合資格學生,加上遠超出國際標準的一千八百四十小時臨床學習,均由專業臨床老師帶着學生到病房,以及在實習中段及末段,得到本澳醫院和學院綜合評鑑,畢業學生是了解本澳醫療情況,是符合澳門護士執業資格要求。現實中,入職醫院的護士都有筆試,面試及試用期考核。各位,即使在職場的護士也要定期考試,醫院會嚴格把關。職場上的護士亦明白到醫療發展的日薪月異,醫學知識的廣博,她們亦知道短短的幾年實習的確未夠,所以護士投入職場後是必需要參與各類型的持續進修,她們是輪班及隨時候命的(ON CALL),但她們都不分日夜放工後趕去上課、考試及聽講座。學生,護士都想我講一聲,她們不是怕考試,只是質疑文本中要她們畢業後半年內要考兩次試的必要性?總的來說,護士及護士學生一直以來都是用考核、在受監管的情況下取得專業資格,都是用考核來保證護理質量,而不是行外人認為無考試。
護理範疇只是其中一個例子、本澳的其他醫療人員都是在醫療崗位上都是默默耕耘。要縮短市民的輪候時間,提升本澳醫療技術水平,是本澳整體醫療系統需要改革,但政府不應不合理地提高門檻挫傷醫療人員的士氣。
最後,本人建議當局在是次立法工作上要更加察民情,知民意,重視業界的實際情況,繼續以務實、尊重的態度,收集醫護業界對專業註冊立法的意見才進行立法,共同推動醫療專業的發展,以及重新審視《註冊制度》的內容,針對各醫療界別的差異,制定切合他們真實需要的註冊制度,而不是一刀切要把十五個專業用同一種《註冊制度》。醫療人員工作涉及重大的公共利益,社會期待未來立法後可為醫療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和有助補充本澳醫療人力資源;同時更希望當局能加強對醫療人員的支援及透過不同的措施拉近公私營醫療人員的差距,讓年輕人看到專業發展前景,吸引更多本澳年輕人入行,保持行業發展,更好為市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