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8減廢回收雙軌並行,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
|政府日前公佈將塑膠製的一次性刀、叉、匙納入禁止進口貨物清單,可降解塑膠除外。近年政府在推於減塑減廢政策的積極性有所提升,先後實施膠袋徵費、禁止進口“發泡膠”、“膠飲管”等一系列措施。在此推動下,近年不少居民已養成自備環保袋及餐具的習慣,就以膠袋為例,現時使用量已較相關法律生效前下降超過三成,反映工作是具有成效的。
不過,從每年的《澳門環境狀況報告》來看,本澳人均固體廢物量雖有下降趨勢,但仍超過“北上廣深”等地;恰巧碰上疫情令工商活動減少,如何確保疫情常態化,社會逐步恢復正常活動,旅客入境量上升後,固體廢物量保持下降,值得社會關注。而且在設法減廢的同時,由於堆填區早已飽和,廢品回收工作也迫在眉睫,但有回收業者反映所需的土地、人資、技術與設備等短缺,當局開展的《回收業設備及車輛資助計劃》亦因條件限制,無法滿足業界需求,2018年至今僅有40宗申請;加上現時廢品進出口不易,經營存在困難。
要構建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美好家園,必須從減廢與回收雙管齊下,本人對此提出以下四點建議︰一、以循序漸進與污者自付原則,透過宣傳與法律同步著手,提高居民環保意識,有序落實各項源頭減廢政策;二、因應近期禁“膠餐具”措施,建議當局加強向商戶及市民宣導,並鼓勵商戶為自備餐具人士提供折扣優惠;三、加強與回收業溝通,盡快落實《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中對業界的支援措施,促進環保與經濟循環發展;四、長遠而言,政府可在現正構思作建築物堆填的離岸生態島中,擴充納入各種回收業設施,根本解決回收業一直缺乏土地的問題。
取自2022年9月8日力報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