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9.1嚴防青少年墮入毒品危害

近日,司警先後公佈兩宗分別涉及外僱與本地青年的毒品個案,並均採用“毒郵包”方式轉運來澳,當中涉及首次在本澳發現的“浴鹽”及新型毒品“乖乖水”。雖然近年在政府與民間團體的共同努力下,本澳涉毒案件持續減少,據保安司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販毒案件共28宗,比去年同期的39宗減少了11宗,而藥物濫用者中央登記系統過去5年的總體填報個案數量亦呈下降趨勢。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疫情影響下,無論販毒與吸毒個案都有隱蔽化趨勢,情況值得社會關注。

當中以往跨境運毒手法從以人力運毒轉變成“毒郵包”方式從海外運毒來澳,由於近年疫情對本澳經濟影響較大,現時勞動市場不穩,失業率已升至5.4%,無論正職與兼職的機會都大減,更容易使部分不法人士以金錢引誘畢業青年或大學生協助接收毒品郵包。另一方面,數據顯示在吸毒個案中,其吸食地點超過7成都是在住宅或酒店,由於疫情令社交活動大減,當局與社服團體的介入工作都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一旦沒有及早糾正相關觀念,恐對青少年一生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為此,本人提出以下三點建議︰一、持續與本澳航空、物流、代收等業界保持緊密聯繫,協助培訓業界識別可疑郵件的能力,共同防止毒品流入社區;二、因應現時涉及青少年販毒與吸毒案件時有發生且呈隱蔽化趨勢,建議加強政府加強社團、學校合作,支持舉辦更多學生防毒識毒資訊的活動,深刻認識毒品的危害,同時要提升家長與教師辨識子女或學生是否有吸毒跡象的能力,及早發現、及早阻斷青少年誤墮毒網;三、適時檢討本澳涉毒犯罪法律的刑幅,參考內地與香港做法,研究調升販毒與跨境販毒的刑幅,更好阻嚇相關犯罪行為的發生。

取自2022年9月1日力報C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