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8.5黃潔貞冀集思廣益快推第二個百億
|《減輕因2022年疫情對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造成負面影響的援助款項計劃》援助款項本月17日起分批發放。立法議員黃潔貞表示,「第一個百億」不少僱員未能受惠,希望經援發放後利用餘款再推針對性措施。而「第二個百億」她建議政府持開放態度,收集社會各方面意見,並盡快落實,使經援措施更兼備普惠、精準、快捷。
黃潔貞表示,政府早前公布的9項經濟援助及稅費減免措施《減輕因2022年疫情對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號經營者造成負面影響的援助款項計劃》中的僱員部分,自本月1日起可以查詢後,她收到有不少僱員反映,由於不同的原因,如因公司無報稅,或過去兩年收入超過上限但今年收入受影響,但又未至於失業而不合資格,未有受惠。
分開渠道援助未惠及人群
她認為,對比措施第一次出台時,有優化但仍有不足。她指出:連續兩年職業稅上限由48萬調至60萬元是有優化,但對比去年的72萬元都仍有差距,針對中等收入的人群在今次超出上限不被納入,她建議政府可以從職業稅退稅減免上,再提升退稅金額的上限,回顧「2021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都有將職業稅退稅金額由60%提升至70%,當中由1.4萬提升至2萬元,有見及此,政府有條件做2萬元稅項的調升,幫補中等收入人群。她說,理解目前行政法規已經出台,暫未有再可調升60萬元上限的空間,但期望發放完今次的9項援助後,若第一輪百億預算仍有餘款,再考慮推出精準的政策。
另一方面,部分灣區就業的青年反映在澳無報稅,因而未能受惠,黃潔貞建議應設上訴機制以個案式處理和審視。她重申經援目的是希望扶助受疫情影響的僱員、自由職業者及商戶,2020、2021年有工作並且受疫情影響的人群,但目前未必可以完全覆蓋,為此,她建議政府就群體內需要作援助的僱員、商戶中,甚至有特別個案應作特殊處理,以及再覆核他們的資料,再給予合理解釋。
現金或電子消費都受歡迎
此外,還有居民雖然在2020及2021年沒有工作無報稅,但有讀帶津培訓或配對的課程,即使他們無工作報稅,但在帶津培訓所得的補助可能未足以應付其生活,並且也受疫情影響;以及在2022年待業的人士都被排除在外。因此,黃潔貞希望各部門再溝通梳理援助政策內所符合目的發放,但在稅務上未能體現的人群,考慮從另1渠道向他們提供支援和幫助。
而「第二個百億」援助較傾向於普惠性措施,包括抗疫補貼現金或再注資電子消費計劃金額都受到歡迎。同時,政府就在人群上做了分類,有些分類比較有針對性和特殊的,其中長者、兒童比較容易劃分,例如長者可以透過社保系統定義,初步建議再發放敬老金援助金的針對性方式給予他們經濟上的補助。政府早前提到留澳抗疫人群是其中1個指標,社會上都持不同意見。考慮到每個群體都有其特殊性,期望政府持開放態度,讓大家對有關發放機制及金額有發表意見的機會。
她續指,比較認同的是在現有財政儲備及撥款有限的狀況下,應該更精準有效,希望收集社會方方面面的綜合意見再作定論,令到需要受惠的人可以受惠,例如針對特定群體在開支上可以再作精準預算,設定收集意見及政府研判的期限,盡快落實第二個百億的使用,使經援措施兼備普惠、精準、快捷。
取自2022年8月5日市民日報P0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