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1好家園倡建兒童友善城市

立法議員、共建好家園協會理事長黃潔貞表示,特區政府一直重視兒童的成長和發展,根據《兒童權利公約》,從健康、教育發展、福利、社會環境、保護與公民參與六個範疇制訂政策措施,其工作值得肯定。

    她期望政府持續優化本澳的兒童政策,未來在政策制訂上,引入“兒童友善城市”概念及深化其內涵,制訂兒童友善城市策略的短、中、長期措施;從社區建設、兒童參與及兒童保障三方面落實具體措施,營造適合兒童多元化發展的社會環境。她亦盼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及加強跨部門合作,為推動本澳兒童事業發展貢獻力量,為下一代創造良好的成長空間。

    覓地增玩樂空間

    黃潔貞表示,今年,特區政府在施政報告中,增建及改造多項兒童遊樂設施,例如將黑沙村閒置土地規劃成大型綜合休憩場所、延長氹仔單車徑及持續翻新公園遊樂設施等,都為兒童增添更多的玩樂空間,工作值得肯定。

    她建議,未來可將“兒童友善城市”概念融入城市規劃中,例如本澳總體城市規劃、片區規劃及新城A區規劃等,多考慮到兒童成長的切實需求及意見,例如配備兒童友善圖書館、母嬰室、親子館及多元兒童室內體驗館等。

    黃潔貞建議,社團和學校共同舉辦更多活動,例如合辦“兒童探索社區”活動,帶領不同年齡段的兒童以社區觀察員的身份,深入了解不同社區的發展情況;增設兒童發聲的平台和渠道,可考慮以“給行政長官的信”的方式,讓兒童發表意見和聲音。同時,亦要加強兒童普法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依法享有的權利及義務。

    保障各成長階段

    本澳透過為兒童提供免費醫療福利,健康得到基本保障。但兒童近視、肥胖及脊椎受損等疾病,嚴重影響兒童成長,黃潔貞建議優化現有的兒童醫療體系,醫療機構可根據兒童各成長階段,提供相關的醫療資訊或篩檢,加強健康校園計劃。

    另外,現時校園欺凌、性侵兒童及虐兒等時有發生,反映保障兒童工作有改善空間。建議持續加強政府、學校、家長及警方之間的聯繫和合作,完善通報機制及強化“保護兒童社會有責”觀念,共同為兒童築起免受暴力、性侵及虐待的保護網。

取自2020年6月1日澳門日報B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