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8 書面質詢—促加快醫療系統的建設
|隨著人口的增長,加上老齡化趨勢的持續,未來醫療服務負擔將越見沉重。為此,政府近年積極提升本澳的醫療服務水平,並在過去的施政報告及去年的《五年規劃》文本中都提到了將為本澳建立一個完善的醫療長效機制。但由於缺乏經驗,醫療事業發展仍存在局限, 無論是軟體還是硬體的建設,都遠遠落後於社會經濟與人口的發展,“睇病難”仍然是困擾廣大居民的主要問題。
在硬體建設方面,雖然政府早在 2011 年制訂了《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的十年規劃,但原訂2013年至2015年間投入服務的青洲和路環石排灣衛生中心,以及風順堂衛生中心的重建等項目[1] [2],至今仍未完成;而離島醫療綜合體預計只能在 2019 年完成八成工程。在軟體建設上,研議多時的 “電子健康紀錄互通”仍在試行階段,僅限兩間醫院和衛生中心能使用,如今各公私營醫療機構,都有各自不一樣的系統,導致無法透過數據交換,優化現有診症流程及更好地採取醫治方案,成為本澳智慧醫療發展上的最大阻礙。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 《完善醫療系統建設方案》的十年規劃已過七載,請問包括風順堂、青洲和路環石排灣在內的衛生中心,以及其他醫療建設的工程進度為何?何時才能落成啟用,為各區居民提供優質便捷的醫療服務?
- 近期政府提到醫療將是未來構建智慧城市中,首階段應用到的項目之一 [3];行政長官亦表明未來將積極發展並投資智慧醫療計劃 [4]。請問當局對此有何具體措施以作配合?
- 未來會否研究由政府牽頭,建立公私營醫療機構均統一的電子健康紀錄系統及資料庫,方便市民就診及醫生診症?
[1]. 2012年澳門特區政府施政報告
[2]. 2013年8月12日,醫療設施興建之階段性進度狀況,澳門新聞局,http://www.gcs.gov.mo/showNews.php?DataUcn=71591&PageLang=C
[3]. 2017年8月4日,澳府阿里攜手進大數據時代,澳門日報,A10版。
[4]. 2017年8月3日,當局研延醫療券期限,澳門日報,B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