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5 書面質詢—促完善風暴預警及民防機制
|一場強颱風“天鴿”來襲,加上天文大潮,令全澳慘遭蹂躪,雖然天災難免,但人禍本可事先預防。由於氣象局事前欠缺預警,更遲遲未有發出更高風球訊號,無論對市民、商戶,還是對辛苦執勤的前線警員、消防、醫護等公務人員來說,均構成嚴重的危害,甚至造成生命傷亡與大量財產的損失,事件凸顯了氣象局對於類似的重大天氣預警機制存在嚴重缺陷。
事實上,當局在氣象預測的速度與準確度欠佳,已多次受市民所垢病。鄰近香港早在颱風前一晚已表示將會懸掛八號風球,讓市民作好防颱準備。因此,若能及早作出重要的預警,讓民防部門、水電公司等公共服務,以及市民商戶能在事前作充分的準備,大大減少今次受影響的程度。同時,促請當局做好災後處理善後工作,解決受災居民的燃眉之急;檢討現時民防機制及民防中心目前運作模式是否能應對突發問題,並建立完整的重大災害防治、協調及處理機制。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 本人過去曾在質詢中促請當局完善天氣預測與發佈機制,當局在回覆時指已引入新器材,並正優化現有的機制,有助提升天氣預報的準確度。但就現時情況來看,所謂的器材與制度的優化根本無法改善天氣預測“又差又慢”的問題。未來會如何重整氣象部門的功能,重新投入提供準確的氣象預測?
- 今次災害發生後,不少市民質疑政府在救災的協調與處理上後知後覺,訊息混亂。請問當局未來將如何改進現有的民防機制與救災方案,包括各公共部門及水電力、垃圾衛生清潔等專營機構的防災能力,發揮更大的效能,減低災害受影響的程度?
- 不少市民反映災害發生後,本澳各處皆出現缺水缺糧的情況,而政府因未有事前準備只能向外籌措食水。請問未來當局會否建立相關機制,加強對災難事故中糧水的儲備與分發工作,保障市民基本生存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