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9 書面質詢—促改善本澳社區環境清潔狀況

社區環境衛生直接影響居民生活,本澳不少老舊社區存在長久的環境隱患,以祐漢舊區為例,被居民投訴長期污水橫流,垃圾堆積導致臭氣衝天。而北區社諮委近日亦曾到現場視察 [1],發現有關地點衛生環境惡劣,垃圾收集設施無法發揮作用,導致蟑鼠蚊蟲孳生,居民深受其苦。雖然民政總署表示有關位置處於私人區域,但其影響對公共衛生的危害已顯然易見,即使已按特別情況於巷內放置垃圾桶,讓居民可集中棄置垃圾 [2],但現時設置掀蓋的舊式大型垃圾桶,在夏季炎熱多雨的環境下,反而容易造成垃圾外露及臭味散發的情況;加上從現實情況來看,隨地棄置垃圾的情況在當區仍然嚴重,政府部門不能視而不見,有需要加強對有關衛生黑點的巡查工作,確保區內環境衛生整潔。

現時不少街道仍使用掀蓋的舊式大型垃圾桶,相比起將垃圾棄置於壓縮式垃圾桶與封閉式垃圾房,可避免散發污水與臭味,舊式垃圾桶容量小,設計亦難以把桶蓋蓋上。因此,壓縮式垃圾桶與封閉式垃圾房的效能在老舊社區中尤為突顯,既可改善社區環境衛生,又能減少臭味污水對鄰近民居的影響,當局有必要加快對舊區的垃圾收集處理設施的優化及選址工作。

對此,本人提出以下質詢︰

  1. 對於本澳社區不同程度的環境衛生問題,民政總署往往只能以事後清理的被動方式處理垃圾,無助改善情況。請問當局會否加強巡查與檢控力度,切實執行《傳染病防治法》、《公共地方總規章》及其他相關法律,以改善環境衛生?
  2. 現時本澳仍存在二百多個舊式的大型垃圾桶,容易散發污水與臭味,對社區衛生環境產生不利的影響。請問民政總署未來在優化垃圾收集處理設施上有何具體規劃?有關舊式垃圾桶改建成壓縮式垃圾桶或封閉式垃圾房的工作的進度如何?

對於祐漢舊區及橫街窄巷一直以來存在的環境衛生問題。請問民政總署與相關衛生單位,未來有何措施長久根治該區的衛生隱患及優化舊區?

[1]. 2017年6月6日,社諮委視察北區衛生,澳門日報,B2版。

[2]. 同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