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黃潔貞關注體智學習發展差異兒童成長
|對於因體格、感官、心理、情緒及社會等特徵有差異的兒童,例如自閉症、ADHD(即專注力不足過動症)、讀寫障礙、動作協調障礙及學習差異等,家長都希望可以透過早治及早療或特殊教育,來改善及縮減子女在體智發展及學習上與同齡兒童的差異。然而,有家長反映本澳對於一些有特殊教育或診療需要的兒童及其家長支援不足,影響了這些兒童的成長和家庭生活。為此,議員黃潔貞向當局提出書面質詢,問當局對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兒童如何在學前甄檢和提供支援?
黃潔貞指出:以自閉症及ADHD為例,目前本澳未有確切的統計數字。根據美國疾控中心資料顯示,由2000年每150個兒童當中,有一個患上自閉症,到2008年增至88個兒童當中,有一位會患上自閉症,反映自閉症情況日趨嚴重。一至六歲是治療自閉症的黃金時期,自閉症患者通常在兩歲半前會出現症狀。若患者能夠早日接受適當的治療和訓練,可以提升自身能力,有助將來融入社會,若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自閉症可能會伴隨着學習障礙,增加學習及未來融入社會的困難。在美國,被診斷為ADHD的兒童比例不斷增加,從2003年的7.8%,到2007年為9.5%,到2011年更增至11%,醫學證明,若錯過了治療的黃金時間,意謂着將會影響兒童今後的健康成長。
她說,目前,當家長或校方發現兒童出現體智及學習發展有差異時,只能靠衛生局、教青局及民間社團提供評估及診治服務,但有家長反映,因現時有關服務平均輪候時間長及提供治療機構不足,而感到惶恐無助。她們指有自閉症或ADHD的兒童會因輪候時間過長而錯失接受治療的黃金機會,隨時影響一生,因此有家長為了要讓孩子盡快得到確診及治療,只好自費往鄰近地方進行診療。另外,社會上對需要特殊教育或診療的兒童認知不足,家長及老師有時候會認為孩子資質駑鈍或者是頑皮,不知道孩子需要特殊教育或診療,而用了不合適的教育方法,亦影響這些孩子的身心發展或延誤了診治。
本澳融合教育成效如何
為此,黃潔貞向行政當局提出以下質詢:一、為了盡早識別及協助有特殊教育需要或診療的兒童,減低他們在學階段的困難,請問當局會否檢討現時辨識兒童有否特殊教育或診療需要的做法,爭取更多不同種類病症的兒童納入學前階段的甄檢,從而優化本澳及早發現兒童需要特殊教育或診療的能力?此外,家長反映早期療育服務不足,存在輪侯時間長、療育時間短等情況,讓他們有感本澳無法提供最適切的療育。
請問當局對診療機制及服務的現況有何看法?若認為不足,請問當局有否計劃未來如何加強有關服務?世界各國愈趨重視特殊教育或診療,並按不同類型進行分類統計,從而加強行政當局對他們的關注及支援,但本澳缺乏公開的數據統計。請問當局有否對這類兒童作出統計分析,以及公布有關資料的計劃?
二、為了讓這些有需要的兒童可以處於一個公平的環境下學習,請問當局現時如何向相關服務人員提供支援措施,協助他們及早辨識及幫助有需要的學童?此外,特教教育人員較一般教師需要更多的專業知識,以及耐心和愛心,請問當局未來會否增強對特殊教育人員提供支援措施?另外,現時教導融合班的教師不單需要具備上述條件,還要兼顧一般學生及特殊學生兩方面的需要,請問目前本澳融合教育情況及成效如何?當局有何措施提升社會對這類兒童的接納?
三、針對一般家長對有特殊教育或診療需要的兒童認知不足,即使部分家長知道孩子有特殊教育或診療需要,但往往不知道如何協助他們,面對這種情況,當局如何支援這類兒童的家長?未來當局將採取甚麼措施,支援這些兒童的家庭?
(2014.02.17 市民日報 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