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5.22 康復十年規劃原則正確卻無指標 黃潔貞:規劃細化更重落實

“二○一六至二○二五康復服務十年規劃”分短、中、長期,擬階段性完成涉及十三個服務範疇的三百多項行動計劃,相關公衆諮詢將於本月底結束。議員黃潔貞指規劃乏具體指標,應更細化、具針對性,冀設早療一站式評估中心、針對性治療師,亦不希望照顧者津貼“得個研字”。

穩康復隊伍增信心

黃潔貞提到,“康復十年規劃”有方向、遠景、目標是好事,然而文本對如何評核、達標、落實無具體指標。相關目標多為“完善”、“加強”、“提高”、“優化”字眼,難準確評定達標與否,“原則性全部都正確,問題係點樣去做呢?”她主張,有關規劃應再細化,如人力資源配備方面,只提及按既定計劃開考二百七十五名專科培訓醫生,但沒有明確指明處理康復需要的人資指標,語言、物理、職業治療師未來十年的需求、空缺是多少?應當更具體清晰。除透過特別助學金鼓勵學生升讀相關康復治療範疇的高等教育課程、設立專科學院外,亦希望為在職輔助人員開辦專業課程,提高其知識水平,有穩定的康復隊伍才能給予外界信心。

冀設一站評估中心

早療服務方面,黃潔貞希望衛生局牽頭設系統性的一站式評估中心。現時發育遲緩、自閉症、多動症兒童在不同年齡段要到不同部門評估,若一站式集中,免卻家長奔波之苦,亦可讓家長更清晰後續治療方案。新生兒聽力篩查已擴展至全澳嬰兒,但有家長反映後續的跟進配套未能跟上,聽障治療的輪候時間長,除內部程序,亦與語言治療師人資不足有關,故希望系統式管理,絕不能因人資不足而影響康復服務的安排。

規劃的中期目標提到“研究設立照顧者津貼”。她指出,雙老問題嚴峻,婦女事務委員會曾建議要對長期照顧病患或家中有殘障人士之照顧者提供支援及鼓勵,否則會影響殘疾人士康復,但規劃只提到研究設津貼,同時缺乏量化指標,不知何時才能看到實際措施。至於康復十年規劃研究小組未詳談的修訂《復康綱要法》、設立殘疾人士信託基金、加強反歧視機制、訂立就業配額制度等內容,黃亦希望當局加速跟進,讓社會知悉落實方向。

中期研究長期落實

縱觀整個十年規劃,黃潔貞有感,短期目標多為現正進行的工作及延續,中長期則多為研究性工作,看不到未來十年會進一步開拓的新規劃或項目。“如果話研究十年都係研究,唔通要等下一個十年先承傳上一個十年嘅研究成果?我覺得等得太長,十年內做嘅嘢好有限。”期望將研究放在中期,長期則要針對研究結果落實措施。

(2015.05.22  澳門日報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