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9 黃潔貞:醫療政策不宜動大刀

政府被批醫療支出龐大,社文司司長譚俊榮上周在立法會表示,可研究公立醫院是否須付費。議員黃潔貞指出,現時的醫療資源多投放在預防疾病性質,效果良好,有助減少日後的治療成本,實無必要大改。

雖有聲音認為公營醫療“管太多”,但實非全民免費醫療。黃潔貞表示,衛生中心所提供的免費服務為保健性質,旨在構建社區預防體系,免費的產前檢查、兒科檢查等,則是響應十多年前世衛組織“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原則。現時增加夜診服務睇病,但並非全民免費,僅公務員、六十五歲以上、十二歲以下、殘疾人士等無須付費。為分流山頂醫院急診的非急症病患,非牟利團體承擔的免費醫療也有對象限制。不屬免費對象到山頂醫院看專科,除非是癌症、洗腎等,否則也要付七成醫療費。

從免費項目上看,她有感居民已接受現時的模式。產前檢查、老人保健專科、兒童牙齒保健、癌症治療、洗腎等,除預防疾病外,在一些專科醫療中亦減輕病人負擔,對病患來說是雪中送炭。做好預防可減輕治療成本,若削減預防開支,實質為本末倒置,有違“妥善醫療、預防優先”理念。

她強調,在現時醫療範疇做得相對好的時候,不應動大刀改變方針。公立醫院收費旨在減少開支?要改哪些收費?初級保健也要收費?要向免費醫療對象收費?還是要對須付費人士加價?“有病始終要醫”,若期望通過增加收費而減少病人到公立醫院求診,她坦言不合理。如要徵收初級衛生保健費用,則與“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的原則背道而馳;倘變更免費醫療人群,亦必然引來反彈;將癌症、洗腎等專科也改為收費,有關病患會有何感想?他們能否承擔到有關醫療費用?

黃潔貞主張,在免費醫療政策審視上,應著眼如何建立更完整制度,避免醫療資源被濫用,而非一刀切削減病人所需的預防及治療開支。同時在非本地人的醫療費用的追討上,也應多著墨。

(2016.12.9 澳門日報B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