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4 力報專欄—預防寨卡蚊媒控制與檢疫並重
|進入9月,全球寨卡病毒感染形勢愈見緊張。東南亞諸國先後發現多宗寨卡輸入病例,新加坡更爆發大規模疫情,其境內病例高達329宗,且仍有較高可能繼續增長,引起周邊國家和地區的高度關注。針對本澳而言,小城人口密集,每日大量遊客往來於本澳和不同國家之間,增加了寨卡輸入、傳播和擴散的可能性。而正值9、10 月份,高溫多雨、潮濕悶熱,正好符合傳播寨卡病毒的埃及伊蚊的繁殖條件。雖自3月起,本澳已開展有針對性的化學減蚊及口岸檢驗檢疫,並於今年2月份把寨卡列為強制申報病例,但綜觀全球預防寨卡,情勢仍不容樂觀。現時本澳向居民所作的宣傳十分有限,難以引起居民和社會對預防寨卡的重視;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對於蚊媒控制措施及口岸檢驗檢疫力度不足,多個衛生黑點的狀況欠佳,雨後積水十分嚴重。而據衛生局數據顯示,全澳在7月份的誘蚊產卵器平均指數高達 61.8%,情況讓人擔憂。對此,本人認為政府要強化化學減蚊和口岸防控工作,當局應當加強對本澳開展地毯式的衛生黑點清理,要求並協助責任單位或個人清理轄下場地,杜絕積水、杜絕蚊媒孳生的可能,避免爆發成為本土病。加大針對居民,特別是針對孕婦、有孕計劃女性和來往疫區人員的宣傳,提高防蚊及疾病意識。醫療機構及醫療人員亦應加強對疾病的認知及做好抗疫工作的預案和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