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2.17 議程前發言—經屋問題
|日前房屋局公佈了業興大廈T1(即一房一廳)經濟房屋申請人確定名單。本次申請的總數共有11,942個家團,當中核心家團佔2,447人,非核心家團
共254人,個人申請有9,241人。在今次房屋局只提供1,544個T1經濟房屋供申請的情況下,當局進行分組排序分配後,可以發現當中沒有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和殘疾人士的核心家團都未能悉數“上樓”;可想而知,這類非核心家團和個人是次申請已是“上樓”無望。
T1單位對於核心家庭來說顯然絕非其最佳選擇。為人父母者反映,子女兒時與父母共同居住,但隨子女逐漸長大,不論家長還是子女都需要有一定的私人空間 。T1單位對部份以個人申請的青年人來說,亦存在同樣的問題。剛投身社會的青年人,在未婚前急於申請T1單位,當未來結婚及生育後,T1單位的適用程度自然大打折扣,更有可能出現夫妻兩人各自取得一個T1單位的情況。兩個T1單位既無法滿足他們居住的需要,而多出來的單位亦不能出售,對該家團來說單位便形如雞肋。相反,部分四十至五十歲而未來亦未有計劃結婚或與家人同住的居民,由於他們未來的家團情況較少出現變動,因此T1單位是較切合他們的需要。事實上,T1單位對部分個人家團亦是最殷切的,同時亦是他們唯一合符資格的經屋申請戶型。然而,卻因現時法規所限,使他們最終被屏除購買資格的行列,是極其不公平的。
現時不少家團都憂慮轉投申請多戶型經屋,會較難成功投得多戶型經屋單位,甚至會竹籃打水。加上本澳私人樓宇購買及租賃市場過熱,居民無法負擔之下,才被逼無奈接受T1的單位,甚至出現四人以上家團亦提出申請的怪現象[1]。在供應數量有限,且當局未有明確未來公屋發展的情況下,讓居民有一種錯失這次機會,下次就不知何時才再有申請機會的錯覺。故此,是次業興大廈T1經屋申請者中,當局已收到有超過三百個家團轉投申請多戶型經屋,但可預計最終轉投多戶型經屋數字始終有限。
綜合上述各點,本人提出以下建議:
- 本人列舉以上的情況,是要反映現時當局在滿足萬九公屋承諾時,亦必須切實了解和滿足居民真正的需要。因此,當局除需要不斷增建公屋外,亦有必要向居民清晰公佈未來經屋的短、中、長期規劃,讓居民了解未來公屋的發展和申請情況,讓他們更好因應自身需要,及人生規劃,申請合適的經屋單位,避免出現資源錯配的情況。
- 從是次經屋申請可見,個人申請佔9,241個,從表面來看,居民對T1的單位有巨大的需求。不過現時當局公佈的資料,公眾只能分別出65歲以上及65歲以下個人申請的數字,而無法得知其他年齡層的實際需要情況。當局應好好地利用是次經屋申請者的資料,按其年齡及婚姻狀況等資料,作為興建未來不同戶型經屋單位的重要參考數據。而T1單位不利於家庭發展需要,興建過多的T1單位與政府鼓勵家人同住及鼓勵生育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建議當局未來興建經屋時,應發展多戶型經屋為主,以切合居民的實際需要。
- 避免出現現時經屋申請人實際需要與申請單位不匹配的現象,雖然新經屋法實施時間很短,但本人促請當局檢討經屋法,改變現行核心家團必然優先購買單位的規定,研究改為安排一定比例單位,予非核心家團及個人申請購買的可行性。特別個人只能申請T1單位,他們亦較適宜居住這類單位的情況,因此當局在出售上述單位時,應安排一定的購買份額,從而避免個人申請者成為現行經屋申請制度下的犠牲品,而核心家團為主及非核心家庭則以多戶型經屋為主,從而增加房屋與家團匹配程度,減少資源的錯配。
[1] 市民日報2013年11月21日
http://www.shimindaily.net/v1/news/macau/1%E5%AE%B64%E5%8F%A3%E6%8A%BD%E4%B8%ADt1%E9%83%BD%E6%AE%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