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4.22 議程前發言—提升居民生活質素 積極推動北區改造
|澳門回歸以後,經濟發展速度驚人,與此同時,也進入了城市現代化的快車道。短短十數年,這座數百年歷史的小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北區、新口岸、氹仔以及路環相繼發展起來。但重新檢視,澳門北區部分區域的營商與居住環境迅速衰落也是事實。無論從中小企業經營環境,到居民的居住、交通、醫療的配套,都出現與經濟發展不相稱的反差,因此也日益受到社會關注,對北區進行改造包括重建或者重整的呼聲非常強烈。
本人認為,北區改造對澳門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北區人口密集,佔本澳人口比例約四成。因此,北區的改造既難,但也帶有標誌性意義。做好北區改造,可為全澳的舊區改造提供範本和依據。
其次,北區作爲遊客進入澳門的必經之路,當前因北區旅遊環境軟硬件未能匹配,導致遊客過門而不入,因此,澳門要發展旅遊資源,北區是重要的空白點,但也具有極大的潛力空間。
第三,本澳經濟高度發展,人均GDP已達亞洲第一,但繁華的背後有居民仍未能充分分享帶來的成果,尤其是北區居民,居住環境落後,衛生條件差,交通醫療設施不足,難以給居民帶來幸福感,這也是行政長官施政理念“提升居民生活質素”極力要排除的困難。如北區改造好,既有利塑造本澳旅遊形象,也對本澳建立優良人居環境,推動居民幸福感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但是,舊區改造的複雜性和難度是巨大的。世界上所有國家和地區在發展中都會遇到這一困難。政府應在這一重大民生問題上要採取積極介入的主動態度。隨著經濟的發展,政府取態越明朗,越早行動,越可以儘早解決這一難題,否則則容易陷於被動局面。
當前坊間有很多關於北區改造的建議和意見。本人認爲,政府在有關北區舊區改造的思路上,應有破有立,在“破”的同時須有“立”的規劃。既要發展特色旅遊,又不應破壞人文傳統,既要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又要考慮建設規劃與整個城市旅遊發展的協調。
首先在規劃上,要結合已經批准建設的粵澳新通道的規劃,隨著未來24小時通關的執行,這一人流量巨大的新通道會為地處澳門北大門之北區帶來巨大人流量,政府應充分考慮到這一人流為北區帶來的商業機會,認真籌劃,既要從營商環境上打造適宜的旅遊景點和旅遊消費點,又應從居民居住環境上考量,不致過分侵佔居民生活空間。因此,規劃的作用將影響未來相當長時期北區居民的生活與經濟,必須由政府積極介入,主導落實。
第二,舊區衆多房屋年久失修,衛生及安全隱患重重。此前政府撤回《舊區重整法案》重擬,令居民對舊區改造的進度緩慢十分失望。因此,希望政府加快這一法案的重擬,並注重新法案執行的可行性。如向舊樓危樓重建項目的小業主和發展商提供相關稅務優惠,並適當做好安置、補償等措施,藉以推動舊樓危樓重建項目順利啟動。
第三,北區作爲本澳旅遊業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固然因此未能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經濟成果,但政府也應充分考慮到經濟發展是一柄雙刃劍,規劃時應考慮改善北區營商環境可能對該區居民帶來的衝擊,如生活空間被擠佔,以及一旦商業發展外資入駐對本地中小企業的衝擊。因此,規劃以發展本地文化的商業企業發展應當在政府的扶持和引導計劃中。
總之,舊區需要活化,北區是澳門未來發展的重要潛力地區,需要政府在規劃上入手,在資源上引導和傾斜,從而可以集后發優勢,成爲澳門未來的新亮點。
“提升居民生活質素”是行政長官四年前競選時提出的施政綱領。在結合澳門北區改造上,這一施政綱領也更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