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18 議程前發言—本澳陸路交通糾結須拆解
|澳門“公交優先”政策始於《澳門陸路整體交通運輸政策(2010-2020)》,是以建設輕軌系統為主幹,結合巴士、的士和步行系統整合成相輔相成的發展策略。自始當局以此作為交通政策的核心,將提升公交服務水準及質素掛在嘴邊。但是四年過去,回顧本澳公共交通工具,當局曾視為救命繩索的“輕軌”系統,延期再延期;現時正運作的只有“巴士”和“的士”兩種。但禍不單行,繼巴士服務問題不斷後,連的士服務也失守。陸路公共交通工具幾乎“全軍覆沒”, ”不進則退”,根本無法落實“公交優先”。對於交通問題無論市民、交諮委及議員如何表達意見都不被重視,當局只以“陣痛期”作回應,要求居民忍下先,並沒有真正解開本澳陸路交通的死結。而面對日益惡劣的交通情況,當局必須盡快解決的士及巴士存在的問題,不應再拖。
巴士服務作為本澳最重要的交通工具,過去先後出現的問題沒有完全解決,新舊合約問題纏繞不清,市民及業界都批評新的巴士模式,而行政長官在2014年政府工作總結中,亦提及“明白新巴士服務模式與社會期望仍有差距”[1]。事實上,兩者衝突的主因是班次不足所致,市民抱怨 ”無巴士”,而巴士行業卻指出“要加班疏客但受制肘”和“公交無路權優先”等等。面對這些問題,當局應盡快釐清新舊合約的問題,不可再以“按現行法律解決”和“待簽訂新合約時一同理順”等口徑作回應;而在現時當局強調巴士服務由政府主導的前提下,當局除了應保證巴士發車數量外,也要按特定的情況彈性處理增發班次,以落實“公交優先”政策協助市民出行。
的士服務方面,本以為黃的落實電召可以解決搭的難,但當局卻在宣佈不與黃的公司續約,並指““黃的”每日提供成功電召的數量較少,相信退場對電召的士服務影響不大。”[2],取而代之的方法是加推黑的和黑的提供電召的後備方案。不過在加推的黑的全數運作後,數量亦只能維持在一千四部以下,不單無法滿足居民需求;在三千萬的遊客面前,更是泥牛入海,面對機場、碼頭及關閘經常出現長長的等車人龍,當局如何向旅客證明澳門有能力成為世界旅遊休閒中心。而“電召”非黑的的必然服務,基本無法確保黑的必須應召;甚至有居民反映在黃的退場後,曾於黑的車廂內聽到Call台訊息,“由A點到B點,多比幾份禮物”,這種情況竟然明目張膽地進行。當局除了必須跟進這些不規則情況,亦需要向居民交代電召黑的營運細節及合作模式,如何確保居民有車搭;更重要的是當局應立即開標,給居民一個清晰時間表,純電召的士服務甚麼時候可以回歸市場。
再者,《的士規章》無法處理現時的拒載及選客等不規則行為,雖然當局多次表示《的士規章》將進入立法程序 [3],但《的士規章》的修訂草案至今仍未見影,當局在車廂內加設視像系統和實施“放蛇”制度等問題上,未能顯示決心。當局宜為事件定調,從嚴打擊不規則行為。因立法需時,面對現時的士的違規行為,本人支持當局持續加強執法。
政策研究室早前亦公佈行政長官競選期間收到的社會意見及建議,反映居民關注度排首位是交通事務。因此,大眾最期望新一屇政府應狠下決心把陸路交通死結解開,決心改善的士巴士服務及加快輕軌建設,落實公交優先、切實從限制車輛增長、增加泊車位、優化道路管理、緩解交通擠塞,以及全面理順交通,解決市民出行問題。
[1]. 二零一四年財政年度政府工作總結,P.18-P.19
[2]. 2014年11月5日,澳門日報,A01版,《交局獲黑的電召支援》
[3]. 2014年4月30日,市民日報, 《的士規章第三季進立法程序》